報表的名字就已經決定解決問題的界線

有對的名字,很多事情就先贏一半了

樊松蒲 Dennis

樊松蒲 Dennis

2024年3月4日 上午 8:07

行銷數據雜談

古代驅魔儀式的先決條件

在古代基督教的驅魔儀式中,有一個很重要的起手式,就是驅魔前都要先知道惡魔的「#名字」,查到名字後,才能夠藉此找到方法相對應的方法驅魔。

所以,要打敗惡魔的第一步,就是要先知道祂的名字。

其實數據分析也是一樣的。

當你看到一堆數字,卻不知道那些指標叫做什麼的時候,你根本無從分析。

所以學數據分析的第一步就是:

先知道你眼前的指標叫什麼名字

知道名字後,你自然就可以用各種方式找到這個指標的定義了。

 

我們在面對未知事物時,都會恐慌

直到這個未知事物被取名字後,它就不再令人畏懼了。

名字」是一種最短的咒語。

所以,各位你報表的名字一定要取好。

當報表的名字被確定的時候,他能夠處理的問題範圍也確定了。

而我認為作為中、高階運營主管,應該要能夠說出「我要看什麼報表」

而且要說出報表的「全名」

因為報表的名字本身就包含了要解決問題的界線

至於這張報表要用什麼指標組成、哪來的、怎麼呈現都是其次了。

 

但是,當中高階主管說不出報表名字的時候...

所謂的數據決策就會被現有的 Excel 檔案、數據分析師憑喜好拉出的報表、各路主管從多方來源看到的數字給左右

每張報表都應該要有對應的「#行動方案清單

所以當你查看「#報表A」,就應該有一個「#行動方案清單A」來對應那張報表。

如果中高階主管腦中沒有「#行動方案清單A

那「#報表A」根本不該被製造出來。

---

舉個昨晚跟 朱克強 KC Chu 聊報表問題時,他提到的例子

我知道很多公司都在做所謂的「#跨渠道銷售報表

雖然我也偶爾會做到這種任務,但老實說

大部分情況下這真的只是一種高階主管們的癖好而已

如果沒有「跨渠道的行動方案清單」,那看跨渠道的銷售報表要幹嘛呢?

這張表的價值就只是省掉用 Excel 把多個渠道的數字加總在一起的時間而已

有什麼價值嗎?

可能有人會說「討厭,啊人家要先看到報表,才能決定啊!」

想問問,你或你的主管是以下哪一種呢?

(1) 心中先有個假設,才用數據驗證想法 。

(2) 眼睛先看到數據,才在心中組裝想法 。

 

這兩個決策品質完全不同喔。

 

舉個例子「太陽今天沒有升起」

於是召集了大家開個討論會。

這時候有人拿出一張「#太陽每日升起記錄表

看到「#太陽每日升起記錄表」的人們開始檢討起了太陽的異常現象。

 

 

但這應該是看錯報表吧?真正要看的報表名稱是

#烏雲每日出現記錄表

解決太陽沒出現的問題,關鍵不在太陽,而在烏雲出現的報表。

 

回到上個段落提到的:

「太陽今天沒有出現」,這是個事實。

但如果你:

(1) 心中先有個假設,才用數據驗證想法 :通常是先看 #烏雲報表

(2) 眼睛先看到數據,才在心中組裝想法 : 通常是先看 #太陽報表

 

你是先看哪一張表呢?

如果你是先看 #太陽報表 的話

你的下一步就會是去查看去年同一日,太陽是否也是沒有升起。

非常巧的是,太陽剛好也是沒有

於是為了嚴謹,你又去查了前年同一日,天啊剛好也是沒有升起。

所以直接證明了,往後每一年的太陽都不會在今天升起。

會議結束。

是的,你陷入在無意義的 YOY 與各種無效忙碌之中。

如果你是先看 #烏雲報表 的話呢?

恩,今天有烏雲,所以這件事不需要做任何行動了。

會議結束。

 

總結:

  1. 幫你的報表取個好名字,從名稱上就知道能解決什麼事。
  2. 大部分的決策都不需要報表,只有你的假設需要驗證時才需要。
  3. 你沒有任何假設的時候,你公司會有幾千張無用報表等著你拜讀。

文章標籤

# 數據驅動# 報表名稱